首页- 学生工作- 榜样风采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李梦瑶

卓越之路 |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李梦瑶:笃志向梦,无畏路遥

李梦瑶

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专业

2020级本科生

国家奖学金、人民特等奖学金

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学生

北京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

材科E20班长

高工本20级年级长

高工学院团学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

现已保研至北京理工大学

免试攻读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



互联网+北京市一等奖,北京科技大学摇篮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科技竞赛)校级特等奖,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校级一等奖,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实验(暨创新设计)竞赛校级一等奖。担任北京科技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基于力学屈曲机制的瓜果蔬菜表面构型仿真》负责人

从我入学的那一天起,我就暗自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小的目标——我也想要站在聚光灯下进行奖学金答辩。从台下到台上,几步的路程,我却走了三年。

学业情况——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自分专业以来,我每个学年的加权成绩始终稳定地保持着专业第一,90余个学分的课程均取得了90分以上的好成绩

然而分数只是一个结果,在闪耀的成绩背后是加倍的努力。我自中学起就对数学头痛不已,还记得大学第一次高数期中模拟考时不及格的成绩更是给了我当头棒喝。自那一天起,我开始疯狂补习。我将每个章节的每一道课后练习题反复琢磨,从中抽丝剥茧,总结归纳出同类题目的解题模式;与身边成绩优异的学霸交流请教解题的思路历程;早晨提前到教室抢占第一排的黄金听课位,午休时间用最快的时间解决午餐而后迅速投身与高数缠斗中……发奋努力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在一个月后的高数期中考中,我的成绩提高了三十余分,得到了90分的个人最好成绩



这段经历成为了我学习路上的正反馈奖励。我并不聪明,但长久且持续的努力让我无往不利。分专业后我同样会挤时间保持平均每天课余自习时间五小时以上,会在课余将课程重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高效地归纳概括,会将自己的时间表精细到分钟,安排每日的任务打卡。那些熬过的夜、起过的早,那些几年如一日的努力坚持共同铸就了现在闪闪发光的成绩。

学生工作——心怀热爱,奔山赴海

上大学前,家人曾经教导我,在大学要把握好每一个锻炼能力的机会,大学是步入社会的过渡期,把握这个时间去锻炼学习之外的能力同样重要。怀着这样的想法,我成为了学院学生发展中心的一员



在担任学生发展中心的志愿者到干事再到副主任的期间,我参与到了学院各项学风建设工作中来,在学生工作中锻炼成长。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学院特种奖学金答辩活动的举办在举办这样院级重大会务活动的工作中,我从活动策划,到材料打印再到会场布置、现场突发情况应急处理全程负责。学长学姐曾经说过,学生工作处处皆学问,诚然如此,打印材料过程中选手评奖表格出墨不均可能会直接影响评委对选手的第一印象;会场布置过程中水和笔的摆放位置、材料的摆放方式等细节之中蕴含着无数学问。



除此之外我还担任着材科E201班级班长的职位,负责班级事务管理,担任着沟通老师与同学们的桥梁;在任期间我还通过雨课堂发布每日一题的方式督促考研同学及时复习公共课程,尽自己所能为同学提供帮助。在担任班长的过程中,我与班级中各位同学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是我作为班长收获的沉甸甸的果实。我以朋辈讲师的身份加入了高工讲师团,为同学们讲授专业复习课,并积极参与助学零距离活动,一对一帮助同学答疑解惑。作为讲师,我在开设习题课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知识的进一步归纳整合,教学相长的经历是我最大的收获。而今我又投身高工本20级年级长的工作中做辅导员的好帮手,积极投身于年级事务的工作中,为了保障同学们的顺利毕业、保障评奖评优公平公正,继续发挥着我的光和热。

诚然,学生工作会占据一定的休息时间,但是因为心怀热爱,所以奔山赴海。当我怀着满腔热忱投入学生工作之中,所得到的就会是学术之外能力的蜕变成长。

科研竞赛 ——脚踏实地,拥抱未来

科研竞赛是理论知识的演兵场,也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的科研起步并不算早。在大二时我才经由任课老师的介绍接触到了第一个科研训练的机会——校级SRTP项目《基于力学屈曲机制的瓜果蔬菜表面构型仿真》。我作为项目的负责人负责着整个项目的进度把控,任务分配,同时我还担任着团队内理论推导以及数学模型验证的工作。我们的项目从南瓜等瓜果为什么会分瓣这样的生活问题出发,运用所学将千奇百怪的瓜果形态抽象成力学模型。通过实验测定所需参数,循序渐进,以ANSYS仿真模型结果与经过理论检验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相互验证,在老师的点拨下,不断调试完善仿真模型直到模拟出最近似实际情况的结果,将抽象的力学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个过程中,我第一次体会到科研也可以很生活,学术也可以很好玩。这个项目最终也获得了校级一等奖的好成绩。



后来,由于疫情和学业压力的原因,我的科研学习进程一度被搁置。当我再次回到学校时已经是大三学年了,大三学年的我也曾一度焦虑自己贫乏的科研经历,但与本科生导师王沿东老师交流过后我明白了,不怕起步晚,就怕不肯干。于是我加入了王老师的课题组,跟随着师兄师姐一点点系统地学习文献阅读能力、科研必备的熔炼、制样、X射线衍射仪的基本使用等实验技能。我相信,脚踏实地动手去做才是科研的秘诀。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参与竞赛是大一参与的航模校内赛。从图纸小白到尝试使用CAD画出第一张设计图纸,从对航模一无所知,到根据前辈的经验摸索着探索最佳的设计参数。竞赛像是一个从0到1不断尝试探索学习的过程,以竞赛为窗口,看到原来在书本之外还有如此广阔的实践的天地。当我们的航模在空中盘旋时,我激动的心情无以复加。

竞赛于我像是一个探索新知的窗口。在我眼中,竞赛重要的不是最终的奖项名次,而是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学习新知识,接触更多可能的过程。后来我还参与过许许多多的竞赛,学科类竞赛,诸如物理实验竞赛、数学建模大赛,帮助我看清自己在学科能力上的优势和缺漏;实践类竞赛,诸如机器人校内赛、网易游戏高校挑战赛,以赛促学推动我接触单片机、unity等全新领域;科创类竞赛,诸如摇篮杯或是互联网+,启迪着我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形成真正能服务社会的有用的产品……

其实,无论是竞赛还是科研,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去学习探索才能拥抱无限可能的明天,这是永恒不变的规律。

社会实践——走出课堂,感受社会

社会实践是我们走出象牙塔的通道。在大学期间,我两次参与社会实践,让青年实践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以助学的形式展开。我当时运用小学期所学的游戏编程知识,基于funcode平台,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线上生物实验模拟程序,解决了线上实践过程中生物实验难以演示的问题,并用更加生动可爱的方式向小朋友们科普生物知识。我所搭建的生物实验模拟程序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好评。



我的第二次社会实践选择了企业实践的主题,结合我校特色,深入钢铁企业。多渠道采访专家学者,重新认识钢铁;与钢铁企业HR深入交流,了解新工科时代钢铁企业的人才需求导向;云游览德龙钢铁、太原钢铁等知名绿色钢铁企业,更新印象中傻大黑粗的钢铁印象……最终我担任团长的启星企业实践实践团凭借其出色的实践成果获得了北京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铜奖的好成绩,我个人也获评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

两次社会实践的经历像是两座连接了世界与大学这座象牙塔的桥梁,带着我将课堂所学转化书写在祖国大地,也带着我跳出学生思维,学着了解社会需求,明晰行业发展成就

课余生活 ——思索感悟,反思感受

我始终坚信青年之学习不能囿于课堂、困于书本,当从文体爱好中学,从生活实践中学



学业学习毕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更广阔的学习是融入到爱好、生活中的学习在生活中喜欢摄影,起初只是为了记录下生活中刹那的美好,后来也曾摸索着跟随视频学习一些简单的构图拍摄技巧。这种因兴趣自发学习的状态,让我明白调动主观能动性,汲取而非被迫输入知识才是更好的学习模式。随着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宣传愈发深入,我也逐渐意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害怕上跑道,到每周三次5千米中长跑。我用刻意练习循序渐进征服畏惧心理,在运动中获得更加清醒的头脑,增强自己对身体的掌控力。课余时间,我还开设了匿名提问箱,帮助身边同学解答课业、科研、竞赛等方面疑惑。在解答同学疑惑的同时,我也在完成对自身的反思。替别人答疑解惑的同时,也屡屡让我自己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

当上课铃响,回归课堂之时,这些在生活中感悟出的主动求知、刻意练习、征服恐惧的朴素哲理又成为了服务学习的方法论,指引着我向着更高、更强的目标不懈努力。

写在最后



感谢北京科技大学,也感谢高等工程师学院,为我提供了能够看到更广阔世界的平台,让我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感谢一路同行的各位伙伴,陪我在青春旋律间逆风而行,穿越星海,抵达梦想的远方!